牙痛的時候,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「是不是又要抽神經?」但你知道嗎?即使做過根管治療,有些人的牙齒還是會反覆腫脹、疼痛不止,最後甚至走到拔牙,關鍵問題可能不在技術,而在看不到的細節。傳統根管就像用肉眼拆炸彈,而顯微根管治療,就是透過專業牙科顯微鏡,幫醫師把牙齒裡的死角放大,再放大!
顯微根管是什麼?不是花招,是看得更清楚的實力
顯微根管治療,是指在牙科專用顯微鏡輔助下進行的根管療程。過去靠肉眼,醫師能看到的只是牙齒表層與主要管道,但實際上,牙齒根管系統複雜彎曲,像迷宮一樣,裡面藏著不少微小的感染點,若沒徹底清除,日後很容易復發。
透過顯微鏡放大視野(放大倍率可達數十倍以上),醫師能更精準地找到隱藏管道、裂痕、鈣化區,並進行細緻的清創與填補,提升治療成功率,也降低重做或拔牙的風險。
傳統根管 VS 顯微根管:關鍵差在哪?
治療項目 | 傳統根管治療 | 顯微根管治療 |
治療方式 | 透過醫師肉眼&經驗清創 根管 | 透過牙科專業顯微鏡,補足光源、減少肉眼死角 |
適用情況 | 簡單根管型態的牙齒 | 複雜型根管、根管鈣化、二次根管、根尖手術、活髓保存等 |
治療風險 | 易遺漏感染源,復發風險較高 | 提高完整清創成功率,保留真牙機會較高 |
簡單來說,傳統根管是「看得到就處理」,顯微根管是「看不到也不放過」,對於想保住真牙、提高一次成功機率的患者來說,是更不錯的選擇。
王湘瑜醫師:用顯微鏡,幫每顆牙找到出口
台中康橋牙醫,由衛福部定牙髓病專科的王湘瑜醫師親自執行顯微根管治療。王醫師擁有多年處理複雜牙髓病與二次根管案例的經驗,擅長運用顯微技術找出傳統療法忽略的細節,讓牙齒重建健康。
很多人會問:「顯微根管是不是比較貴?」相較於傳統療程,顯微根管需要更高設備與技術投入,但從長期來看,若能一次處理徹底、避免反覆發炎與重複治療,不只節省時間與金錢,更保住了珍貴的自然牙,與其事後懊悔,不如一開始就選擇看得見細節、顧得住未來的治療方式。